姓名:
电话:
Q Q:
专业:
时间:
      隐私政策

佛教中的心理学

文章来源:成都心理咨询师培训网   作 者:心理学爱好者   更新时间:2014-11-06 13:56
分享到:
转载请注明世纪精英心理网www.028xinli.org
         佛教是一种宗教,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来源之一,佛教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着很大的影响。从它的影响领域来看,佛教的一些精神思想正逐渐渗透进文学、艺术学、伦理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这其中也包括对心理学的影响。从超个人心理学、超心理学等心理学理论流派到正念、内观等临床心理应用,我们都可以看到佛教的痕迹。心理学是现代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学要想未来取得不断的进步,它就必须融合、接受人类历史承传下来的一些优秀文化精神。而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比较一下佛教与心理学对“意识”的理解。  
心理学中的意识  
      心理学上的意识是指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包括了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注意等各种心理过程。后来,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区分了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其中,潜意识为“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意识为可以觉察到的感觉和体验;前意识为以上两者的中间环节。弗洛伊德的弟子荣格又将潜意识区分为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其中个人潜意识主要包括一切被遗忘的记忆、知觉和被压抑的经验,以及梦和幻想:集体潜意识主要包括祖先在内的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库存在人脑中的遗传痕迹。从广义上讲,我们人类意识包括了以上所有方面,而且心理学就是以人类意识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佛教中的“意识”
       佛教把我们人类意识(为避免后文混淆,改称心识)分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等八类。其中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等前面五种心识类似于心理学中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五类感知觉。而第六种心识(以下简称第六意识)与心理学中的注意、思维、记忆等意识过程相关。佛教认为第六意识可以帮助前五种心识的发起,这便跟心理学中注意过程类似。心理学中认为注意过程是我们其他心理过程的前奏。佛教认为第六意识可以单独生起,名为独散意识,意即可以不必借助前五种心识单独生起,这与我们的记忆、思维过程类似。佛教把梦中意识也归入到第六意识中,这不同于心理学对梦的解释。弗洛伊德认为梦乃潜意识欲望的延迟满足。除了独散意识、梦中意识,佛教还提出了一种第六意识,即定中意识。此类意识与宗教关系更为密切,故在此略去不谈。末那识(以下简称第七意识)主要是跟自我相关的意识,与心理学中的自我意识颇为类似,但同时也包括了个人潜意识的部分。第七意识有恒审思量的性质,也即无时无刻地对事物或其他心理过程做出判断和区分,而作出判断和区分的标准即是与自我相关的价值观、自尊、理想自我等等心理学中自我意识的部分,同时还包括欲望、冲突等个人潜意识层面的部分。阿赖耶识(以下简称第八意识),包括了以上所有的心识,同时也更为本质。从某种程度上,它包含有集体潜意识层面的内容,但在佛教中它的外延更大,更广,这也是具有佛教特色的一个心识。或许将来我们的科学足够发达了,才能看得到它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如何。  
        第六意识与前五种心识是一种协同关系,逻辑上是并列关系。而在心理学上,感知觉为初级认知加工过程,记忆思维相对为高级的认知加工过程:注意则是认知加工的背景,它们虽然是协同关系,但在逻辑上却是递进关系。佛教认为第七意识是第六意识的“意根”,意即第六意识由第七意识产生。心理学中对自我意识与思维、记忆等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似乎较少涉及,而对于潜意识与意识的关系一般地认为潜意识部分决定意识。从某种程度上,心理学的观点与佛教观点有共通之处。  
        心理学是脱胎于哲学,所以心理学的研究也遵循现代科学的研究法则。而佛教则是一种宗教,且带有较强的思辨色彩。虽然佛教也讲究实证,但它的实证有它自身的一套逻辑,而且都是亲修亲证,旁人无法证到。尽管两者大不相同,但正如前文所说,心理学要在人类优秀的文化精神中汲取营养,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和飞跃。在更多人的努力下,我相信这个飞跃很快会实现!

  • 心理咨询师证书
  • 心理咨询师证书

学员体会

学员 王芳

 

感谢精英心理培训网把我带入了心理咨询师学习的大门。

学员 王峰

 

在学习心理咨询师之前没有想到学习能给我带来这么大的变化,短短半年的学习时间让我真正了解了心理咨询

学员 李芳

 

作为一名母亲,最开始学习心理咨询师的课程只是为了帮助自己的孩子戒除网瘾,但没有想到在精英心理培训网的的短短几个月能让我有如此大的变化。

人力资源专员 刘鑫

 

在企业做人事工作,最难的就是如何在面试的短短几分钟内,判断出应聘者是否适合企业,通过学习心理暗示技术让我的招聘工作变得顺利,感谢世纪精英心理咨询师培训学校。

监狱干警 李勇

 

从事狱警工作8年了,天天和犯人打交道。每天重复和封闭的环境让我和我的同事都感觉说不出的压抑,幸好单位安排我们学习心理咨询师课程,通过课程帮助我们缓解了内心的不良情绪。



版权所有:成都世纪精英培训学校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1010483号-1

公司地址:成都市锦江区庆云南街69号红星国际广场2栋11楼 邮编:610041 免费咨询热线:400-0616-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