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世纪精英心理网www.028xinli.org
婴儿6个月大就会假哭假笑,引起父母关注。 普通人每10分钟谈话会说3句谎言,女人常为安慰人说谎,男人常为撑脸面说谎。
英国人每天平均说4句谎言,一年1460句,60年说87600句。
81%美国人每天都会说“善意的谎言”。
65%成年人会选择说谎,以避免伤害伴侣的感情。
40%成年人认为,做错事后对孩子说谎无伤大雅。 没错,在这个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无时无刻不在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往。而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中,观人于细致、察人于无形,识破“谎言”,或是看得出“弦外之音”显得尤为重要。无论在面对职场中的各种挑战,还是生活中和家人、朋友相处更加融洽,看透表情说的话,让你不再被欺骗、被利用、被操纵,成为自己生命的主宰者。
然而,现在随便网上搜搜就会出来好多关于“微表情”条条框框很片面的说法,像“注视对方眼睛,说明在撒谎”:“眼睛看地板是在骗人”,在有的地方,这正是对长辈的尊重。很多人脱离了文化背景、不同个体和发生情境,给表情附上了过多的意思,而且缺乏科学依据,令人怀疑。因此,我想通过生理解剖的角度赋予它更完整地解释。
其实,人类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但其功能是不对称的。大脑两半球的分工和生活中用手的习惯有关。惯用右手的人的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和言语有关的,比如概念形成、逻辑推理、数学运算这些活动左半球也占优势。而右半球占优势的功能是不需要言语参加的知觉和形象思维活动,如音乐、美术,情绪的表达和识别等。左利手的人则相反。因此,眼球的运动可以表达出入的想法。大部分右撇子眼球朝左时,代表回忆;眼球朝右时,代表构造数据;眼球朝上时,代表构造和记忆视觉图像:眼球在水平方向时,代表构造和记忆听觉:眼球朝下时,代表自言自语和知觉。 举个例子:想知道一个人有没有说谎,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确定你的目标是右撇子还是左撇子。你可以问他第一部手机是什么牌子。你可以根据他的表现来探测他的真实想法,作为一个基准。(当然如果是你很熟悉的人,这一步就没必要了。)例如,你问你的员工为什么迟到,她回答:“在我正前方发生了一场恶性车祸。”然后你可以这样问:“那辆车是什么颜色的?”如果她是在构造图像而不是回忆图像,你就可以知道她是在说谎了。
生活中,我经常观察我的一位好朋友,一次去吃晚饭,等着上莱时,我看见他的眼球朝左停留了很久,于是我问,你在回忆事情吗?他瞪大眼睛很惊讶地问我“你怎么知道?”,于是便给我讲起了他上午看到的事情。 不只是眼球的朝向,目光也是内心情感的灵敏指示器。 个体的情绪变化,会反应在瞳孔的变化上。当一个人觉得某事物是有趣的或是该警觉的,瞳孔会不自觉地放大,让更多的光线进入,以便“看得更清楚”,由此可以收集到更多的信息。当一个人对此没兴趣或是厌恶,瞳孔会明显地缩小。
目光是很难被人的意识所控制的,当一个人对某物有浓厚兴趣时,他可能会试图表现出没有兴趣,但是,他会一直把注意力放在感兴趣的对象上。就像一位被刀伤过的人的眼睛会一直盯着刀子,因为他想确切地知道刀子始终在原地。
一般来说,当一方倾听另一方叙述时,目光往往直接注视着对方的双眼,但不是盯着。而当自己在讲话时,这种视线的接触会比听对方讲话时少些,也就是说者比听者更少的注视对方。这样主要是为了避免出现岔开话题的情况。 除上面所说的大脑两半球的功能不对称,还有古老的边缘系统的作用。所谓边缘系统是大脑的底面与大脑半球内侧缘的皮层——边缘叶,以及皮层下的一些脑结构共同构成的,是内脏功能和机体内环境的高级调节控制中枢,也是情绪、情感的调节中枢。它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有关,也参与记忆的活动。因此,它在非语言行为表达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