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世纪精英心理网www.028xinli.org
良好的教育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他自己的教育
1、请父母觉察并放下自己内心未完成的期待!假如你对自己的人生有不满有遗憾的话,请小心,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它们也许会成为你在培养孩子时的情结,变成你对孩子的期待,利用你是他父母的特权,有意无意地引导和规范他到你期望的方向中去,完全把孩子当成延续你内在渴望的工具!完全忽略了他来到这世界所带来的属于他自己的期待和命。
做这个觉察最容易的方式是让自己静下心来,拿张纸,写下:“假如我的人生可以重新来过,我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我最后悔和遗憾的事是什么?”一定要把所有涌现出来的念头都写出来,不要急,慢慢来,直到自己觉得全部写完了为止。
然后你再看看这些答案,有哪些已经开始在你对孩子的教育中实施了,哪些是你不断告诉孩子的“你必须”“你应该”“你老爸老妈最后悔的是……你一定不能再走我的弯路了”,有哪些你为他选择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已经是具体地约束和限制了。
这对孩子不公平噢!因为他来到这世界,一切都是可能的,一切都是尚未开始体验和尝试的,你的体验和经验不能代替他的感受。还没走路,他知道是直是弯,是远是近7你怎知他需要怎么样才是最好呢,?你的这种限制是剥夺,是控制,是特权的霸道,是不人性的功利
2、请父母做一个帮助者,一个安全空间的维护者,一个陪伴孩子体验和尝试的同行者。在孩子十二岁以前,为他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去体验,去尝试,去锻炼能力,去建立自信,去发现自己的优势与梦想,支持孩子为了他自己的梦想规划自己的人生。父母需要尽可能地提供物质支持,随时随地提供对孩子的充分信任,用“你说呢?”激发孩子去思考和
解决问题,用“我可以帮你做什么?”做孩子坚强的后盾,陪着孩子做梦,并把梦想照进现实。
相信孩子来到这世界是有独特使命的,相信孩子是可以照顾自己的,相信自己是有力量陪伴孩子成长的。身心如一的“信任”是自身足够成熟父母的标志。当今社会有太多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不同步增长的父母,在用自己的不成熟影响和改变着孩子,用自己在现实社会中的迷惘和恐惧去功利性地影响和教育孩子,用所谓的“成功”去塑造孩子,完全忽略孩子的成长需要!
美国精神导师狄巴克·乔布拉有三个孩子,他对每个孩子从小就这样引导:“你们来到这世界是有独特作用的,你们要用自己喜欢的、适合的方式为这世界服务,所以你们只要用心寻找自己最喜欢、最爱的、最适合的方式就好,不要费心一定读什么名校、也不要注重考试成绩,更不要追求所谓的成功。假如你们长大了,做自己喜欢做、适合做、擅长做又能为别人服务的事,还不毹养活自己,放心,爸爸来养你!”
这个爸爸从孩子三四岁开始就告诉孩子这些观点,他引导孩子们每天静坐,与自己的身体和内心连接。他为孩子们提供所有尝试和探索各种不同环境的所有机会。他每天睡前问孩子:“你今天做了哪些自己喜欢、擅长又帮助了别人的事?”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着边际的陪伴,让孩子们主动、快乐地成长,他说:“很奇怪的是,我再三坚持不需要他们在乎考试分数和学校等级,可他们从上小学起,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他们为自己选择和考上最好的学校,他们从初中开始就自己赚学费……”这个爸爸太过骄傲,太过冒险,但他就是这样一路陪伴孩子,像一个农夫“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做为种子浇水施肥的事,直到孩子找到自己想走的路。
当我女儿有天信口说出她长大了要到美国农场晒太阳时,我开始抓住时机与她一起编梦:农场里要种什么,养什么,为此她要学什么,我让她把这个梦想画出来,挂在家里,跟所有家人和客人分享;我把她的梦想讲给她的小伙伴们听,引导大家一起编织这个梦想,然后在每天做得好时肯定她离梦想更近了,做得不好时提醒她离梦想远了。当我很认真地把她的梦想请到我们家里时,梦想已经成了我们共同的话题。后来她曾改主意想学漫画,做过环保社,直到她得到一个农场主资助到加拿大UWC读书;
然后她又确定学艺术,而在申请大学的过程中,她明白自己学艺术是为了引导更多人’感受生活中的美,表现生活中的美’,她已经开始教从没画过画的同学画画了。她也走了一条曲折的梦想寻找之路,她的未来会怎样,仍然无法预知,但是她已走在‘做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事,用自己最爱的专长为世界服务‘的路上了,这已足够!
一个有自己梦想的孩子才有活力和动力。无论孩子的梦想在父母眼中多么可笑,都不要贬低她、忽略她,要及时利用这个梦想推动他的成长,让孩子按照梦想安排自己的兴趣和生活,对每一天、每个过程都负起责任来,那么孩子就会走在成为自己的路上,这样的教育也许才是最人性化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