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世纪精英心理网www.028xinli.org
罗杰斯(Rogers,1957)认为,当真实的经验和自我认知之间不一致时,个体就会感觉到威胁。例如,一个人总是做出一副愉快、高兴的样子,而他真实的感受却是愤怒和抑郁,这个人便处于与内在自我丧失联系的危险之中。如果他能够准确地觉知到自己的抑郁,他就会意识到他的自我将受到威胁,因为他已经构建了一个总是快乐着的自我形象。当一个人觉察到这种威胁时,他会表现出焦虑,这正是自我处于危险中的信号。个体一旦觉到焦虑,就会唤起防御来减少体验和自我认知之间的不一致,从而减轻焦虑。
一个主要的防御措施是知觉的歪曲,即一个人通过替换或曲解自己真实的经验,使它与自我概念相协调。通过歪曲和知觉经验,当事人避免去处理那些不愉快的感受和问题,从而来维持自身的观念。比如,一个男人可能认为自己的体重处在平均水平,即使他已经超重很多以至于连椅子都快坐不下了。他可能会对自己说“我吃得并不比别人多”。再如,一个感觉自己没有价值的人在工作中得到了晋升,她可能会曲解自己升职的原因,以便与她消极的自我觉察相一致。她可能会告诉自己,她获得提升的唯一原因就是“老板不得不这样做”或者“没有其他人想要这份职务”。
另一个防御措施是否认,包括忽视或抨击现实。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拒绝承认他们的经验,因为这些经验与他们的自我认知不相符。通过否认经验,当事人回避了焦虑。比如,一位女士在工作中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她可能会否认自己对老板的愤怒,因为她内化了父母的信念——愤怒是不好的,并且,一旦她表达了愤怒,就会失去爱。她不允许自己体验愤怒,而是认为自己在工作中不够努力,或者不够聪明。
防御的作用是阻止不一致的经验进入意识,使自我感受到的威胁最小化,这样,自我便可以发挥功能来应对问题。一定水平的防御对于应付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过度的防御,会导致自我至少付出以下三方面的代价:第一,主观现实(一个人允许自身体验的事物)会与外部现实(外在的世界)变得不一致。在某种程度上,当一个人无法再去歪曲和否认自己的经验时,威胁和焦虑将会变得势不可挡,自我也会发生解体。比如说,一个孩子可能努力维持一种父母关系很好的错觉,尽管他们每晚都要打架。然而,当他的母亲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离开,这个男孩可能因为无法承受这种丧失而不去上学,也不再跟其他人交谈。再如,一个人可能会将自己不想接受的那一部分进行隔离并将它们排除在意识之外(例如,否认自己曾遭受过性虐待)。第二,个体可能会在那些必须保证现实不被觉察的领域发展处僵化的认知。比如,一位女士可能执拗地相信一个治疗癌症的偏方,却不去关注任何能够证明这种方法无效的证据,从而导致她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方法来治疗她的癌症。第三,真实自我可能与理想自我不一致。这意味着一个人在现实中的样子与自身希望的样子之间有差别。一位女士,可能只有中等智力,但他感觉自己需要更聪明点(特别是当她内化了父母认为她必须足够聪明的价值条件时)。如果现实和理想的差异太大,个体就会感受到不满并产生心理失调(如抑郁、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