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世纪精英心理网www.028xinli.org
微心理4:我们总是偏爱自己
前面我们已经讨论过,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倾向于美化自己,同样,对于自己和他人做出某种行为的原因,我们的解释也完全不同。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
下班时碰到一个朋友,朋友心情不太好,向你诉苦,认为自己今天诸事不利,对你说:“事情全部都变得很糟,这让我很生气。”你虽然在附和着,心里却不认为朋友说的全对,你在想:“他是个脾气暴躁的人,所以总容易生气,让别人觉得不太友好。”当然,若是你自己遇到了和朋友一样的事情,你也会倾向于认为“事情全部都变得很糟糕”,而不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实际生活中,某个人也常常会主动提起一个自己熟悉的话题并控制谈话内容,这往往使别人过高地估计他们的学识和能力。也就是说,在解释他人行为时,我们通常会忽略情境影响,犯基本归因错误,而在解释自己行为时,我们又过多地将原因归结为情境因素。
微心理5:其实大家都和你一样
你是否还记得“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为什么只有一个小孩子说了实话?现实生活中你是不是和那些人一样,以为其他人都看见了而只有自己没有看见“皇帝的新装”?
一位女士第一次去参加一个大型的聚会,内心非常紧张,做什么都小心翼翼。看见大家都谈笑风生,女士不禁诧异:“为什么别人都那么愉快,而我却觉得如此紧张?”
一个男孩子看上了一位女孩,两人聊得也很开心,但因为害怕拒绝,男孩决定先不表白,先看看女孩的意思。哪知女孩也不表露是否喜欢他,最后两人不了了之。
这些都是人众无知的例子。很多时候,我们内心的想法和其他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我们以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一个,很紧张的或者是唯一一个看不见衣服的人。因为惧怕自己成为唯一的“傻子”,所以所有人都不敢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并错误地认为其他人和自己不一样,这种现象就被心理学家称为人众无知。这种现象可以告诉我们,恋爱中的人们不妨勇敢一些,也许在你犹豫时,对方和你的想法是一样的。
微心理6: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囚徒博弈
我们从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的军备竞赛来分析,如果两个国家都增加军备,那么支出将会增加,而安全也得不到保障。如果一个国家增加军备而另外一个不增加军备,那么增加军备的国家会大大占优势。如果两个国家都遵守协议削减军备,则双方都能节省开支,且没有安全威胁,这实际上是双方的最优选择。然而,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双方都会选择增加军备。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可以用人众无知的现象来解释。我们在猜测他人想法时,总是认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对于美国领导人,他在作出选择时,会更多地考虑如何才能不受苏联的威胁。但在猜想苏联的决定时,他就会以恶意揣测苏联方面,认为他们一定会选择威胁自己。也就是说,人们自己想的是自保,但认为别人想的不一样,认为别人一定会威胁自己。结果,双方都会选择增加军备,这也和经济学分析的结果是一样的。这个囚徒博弈的分析告诉我们,不要总“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那样只会带来更多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