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世纪精英心理网www.028xinli.org
1、行为治疗理论的基础
(△◇经典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模仿学习的基本原理:)
行为治疗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行为主义的学习原理,即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和模仿学习原理。
2、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强调条件化刺激和反应的联系及其后继反应规律,解释行为的建立改变和消退;
实验中,在给狗食物时让狗听到一个声音刺激,在食物和这个声音刺激几次结合在一起出现后,在不给食物的情况下,只给这个声音刺激,狗仍会有唾液流出。这就是经典的条件反射,即狗对无条件刺激物(食物)的反应能通过无条件刺激物与中性刺激物(声音)的结合,使狗对中性刺激物(声音)也产生相同于无条件刺激物(食物)的反应,也就是说形成了条件反射。进一步发现
消退:这种条件性的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渐渐消失的现象叫做消退。
泛化:某种特定刺激的条件反射形成后,另外一些类似的刺激,也会诱发出同样的条件反射,新刺激越近似于原刺激,条件反射被诱发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一现象称为泛化。
3、操作条件反射:最初由桑代克提出,后经斯金纳发展提出。
斯金纳箱实验:斯金纳设计了一个特殊的隔音箱,里面有一个开关。老鼠按一下开关,食物就掉进盘内,老鼠即得到了强化,通过操作环境获得食物。斯金纳提出了“强化原理”。
区别两种强化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是指个体在某一情境下做某事(即行为),如果获得满意结果,下次遇到相同情况时,再做这件事的机率就会提高。
负强化:如果特定行为进行后,随即消除使人不愉快的刺激,这一过程则为负强化。
惩罚:是指在某种行为发生后给予一定的具有减弱某种行为倾向的刺激,如批评、罚款、剥夺等。
斯金纳还区分了强化的两个来源:一级强化物(包括所有在没有任何学习发生的情况下,也起强化作用的刺激,如水、食物)和二级强化(包括那些在开始时不起强化作用的刺激,如权利、财富等)
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模仿学习:是指个体通过他人的行为而习得复杂行为的过程。
替代反应:是指个体受到未范者行为的暗示而表现出一种与示范者相似的反应。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6个方面——交互决定论、观察学习、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