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世纪精英心理网www.028xinli.org
摘 要
采用多指标探测范式,从客体信息以及活动信息的角度出发,考察事件框架内外时间、空间转换对情境模型更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事件框架内,维度转换并不是情境模型更新的充分条件,时间转换与终止的活动信息相结合引起情境模型的快速更新,而空间转换与移除的客体信息相结合引起情境模型的快速更新;在事件框架外,维度转换是情境模型更新的充分条件,维度转换会引起情境模型的更新。研究丰富了事件框架依赖假设。关键词 事件框架;情境模型;活动信息;客体信息分类号 B842 前言情境模型研究一直是文本阅读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自Kintsch和van Dijk (1978)提出了情境模型,后来的研究者针对情境模型发展出了许多理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Zwaan,Langston和Graesser(1995)提出的事件标记模型(Event.Indexing Model)o该模型认为读者根据时间、空间、人物、因果和意图这5个维度的变化更新情境模型。在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中,当五个维度中的任意一个发生转变时,当前加工的句子就无法整合到原有事件的情境模型中去,旧的情境模型就会更新,同时存储到长时记忆中去,读者随即建构一个新事件的情境模型。这一假设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冷英,莫雷,韩迎春,黄浩,2004; Rinck&Bower,2000;闫秀梅,莫雷,伍丽梅,张积家,2007;Zwaan, 1996; Zwaan&Radvansky, 1998)o这些研究表明,当时间、空间位置或人物发生改变时,读者提取先前信息的速度会减慢。先前的研究较多地关注时间与空间的情境模型更新,但是也存在着诸多分歧。其中最主要的分歧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时间转换(如:一小时之后)与空间转换(如:从书房走到厨房)是否会引起情境模型更新的问题;另一个是时间、空间情境模型更新差异的问题(Anderson,Garrod, & Sanford, 1983; Ditman, Holcomb, &Kuperberg, 2008;贺晓玲,陈俊,张积家,2008;李莹,莫雷,王瑞明,2007;Radvansky&Copeland,2010; Rich &Taylor, 2000; Zacks, Speer, &Reynolds, 2009; Zwaan, 1996)o 以往研究对于时间情境模型的更新做了大量探讨,Anderson 等(1983)提出场景理论(ScenarioAccount),认为读者通过场景(scenario)更新情境模型,时间转换并不是时间情境模型更新的充分条件。比如“一会儿之后”和“一小时之后”,这两个时间信息都可能处于同一场景范围内,因此,读者就有可能不会更新情境模型。而Zwaan (1996)提出了与场景理论截然不同的观点,即强印象假设(StrongIconicity Assumption),该假设认为在阅读的过程中一旦出现时间短语的转换,读者就会更新情境模型,建立新的表征。后来的一些研究尝试对场景理论和强印象假设的分歧进行解释,但都没有确切的定论。冷英等(2004)发现时间短语的跨度与场景跨度的比例会影响时间转换在情境模型更新中的作用。何先友、李惠娟和魏玉兵(2011)的实验表明记叙文中时间信息的加工包含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符合强印象假设;第二个阶段符合场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