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世纪精英心理网www.028xinli.org
本文接心理咨询师论文范文:情景模型的更新(2)
概括三个指标。以空间维度为例,指标一为位置探测。在关键句后立即探测位置词(如:厨房),我们的预期是:在事件框架内,空间转换不会引起情境模型更新,转换条件与无转换条件的探测位置词反应时应该无显著差异;而在事件框架外,转换条件下的位置词反应时会显著慢于无转换条件下的位置词反应时。指标二为客体状态。在空间无转换条件下,客体始终存在于当前情境,称之为“中性”客体,如:她拿着脏衣服,考虑要不要去浴室。其中“脏衣服”即为“中性”客体;在空间转换条件下,客体有两种状态:一种是“保持”客体,即在空间转换前,客体被拿起,随着空间转换进入新情境,如:她拿着脏衣服,从卧室走到了浴室,其中“脏衣服”即为“保持”客体。另一种是“移除”客体,即在空间转换前,客体被放下,随着空间转换被移除在新情境之外,如:她换下了脏衣服,从卧室走到了浴室,其中“脏衣服”即为“移除”客体。因此,在事件框架内,情境模型没有更新,保持条件下的客体与中性条件下的客体都在当前情境,可利用性相同,因而探测词反应时应该无显著差异,而移除条件下的客体不在当前情境,空间转换与移除客体相结合,让被试知觉为一个小事件的结束,反应时应比中性条件下要慢;在事件框架外,情境模型得到更新,保持客体和移除客体的反应时比中性条件下的客体反应时慢。指标三为阅读时间。如果情境模型更新,那么由于认知加工的增加会使转换条件下阅读时间比无转换条件下要长。
实验2主要结合事件框架研究时间、空间情境模型中更新的差异,分别探讨事件框架内活动状态的信息对时间和空间情境模型更新的影响。因事件框架外是两个不同的事件,所以,不论活动状态如何,时间情境模型以及空间情境模型都会得到更新,因此不需要研究。实验采用活动词作为探测词,活动词分为三种状态:保持、中性和终止。保持和终止是转换条件下的活动状态,而中性是指无转换条件下活动的状态。在实验2a时间转换条件下,保持活动和中性活动都维持在当前情境中,两者将不会出现差异(RT保持≈RT中性),而终止的活动不在当前情境中,其信息的通达性低,时间转换及终止的活动共同作用会让被试知觉为小事件的终止,应出现RT中性<RT终止的情况。由于时间转换条件下,读者关注活动,空间转换条件下,读者关注客体,所以空间维度转换条件下,被试可能不关注活动信息,实验2b结果预期为RT保持≈RT中性,RT中性≈RT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