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世纪精英心理网www.028xinli.org
儿童青少年行为障碍在不同年龄阶段都有较高的发生率,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发展、学业成绩和日常生活质量,及时矫治和干预对防止行为障碍的进一步发展及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非常重要。
儿童青少年阶段最常见的行为障碍为破坏性行为障碍(DBD),它包括对立违抗障碍( OD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和品行障碍(CD)o根据最新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将其划分在神经发育障碍之列oDBD是一类常见的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如果不进行早期干预,可能发展为反社会人格障碍、物质滥用等更为严重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到目前为止,DBD的病因\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明确,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对立违抗障碍
(一)一般特征
ODD是一组对权威人物的抗 拒挑衅、公然违抗、敌对为典型行为 特征的破坏性行为,常常表现为情绪 失去控制,与成人争吵,易激惹,公然违抗他人的特点.国外ODD患病率为2%~1 6%,我国ODD在人群中患病率为6%左右。
随着年龄增长,ODD的行为问题会逐步加重,部分患者可以转化为品行障碍(CD),甚至反社会人格障碍(APD)。进入青春期后,ODD常与逆反心理交织在一起,使得他们更加难于管理,严重地影响了儿童少年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对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均可造成很大的影响。
ODD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生物学因素、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其中家庭养育和社会环境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二)临床特征
1.行为特征:在童年早期就容易出现烦躁不安、脾气大等现象,哄劝和安慰常无济于事,难养\难带、令人厌烦;很难服从管理,对抗或拒绝服从学校、家庭的要求和规定;以故意的、令人厌烦的行为频繁地表达对父母及老师的反抗、挑衅和敌意。
2.情绪特征:由于ODD儿童的行为常常不符合社会的要求和规范,故经常受到父母、老师、同伴的批评、阻止,因而激发他们的敌对情绪;他们 常因一点小事而发脾气,与大人争吵。 他们可能迫于压力,不会公然反抗, 但常常会以出现进食或睡眠障碍、遗 尿或遗粪等予以反抗:发脾气时怨恨 他人,挫折耐受力差。部分儿童表现 情感冷漠\缺乏恐惧与荣誉感,对其行 为问题很少懊悔。
3.学业及社会功能受损:智力正 常但对学习无兴趣、难以接受新知 识、学习成绩差。常故意拖延和浪费 时间,找各种借口不完成功课。
(三)干预方法
1.心理治疗:对立违抗障碍心理 治疗疗效比较确切的是个体治疗和 家庭治疗。个体治疗的核心是心理上 给予支持和提高患者解决问题的技 能:行为治疗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通 过阳性和阴性强化手段,鼓励或干预 孩子的行为,使其违抗行为发生改变; 认知行为治疗(CBT)则通过对患者进 行分析解释,让其对疾病及自我都有 一定的认识,从而把治疗集中在自我 教导和自我管理上家庭治疗主要是 对家庭关系进行调整、训练父母进行.亲子关系的管理及应对ODD行为训 练主要方法有:
①减少对破坏性行 为的正性强化;
②增加对服从行为的 强化;
3对破坏性行为要给予惩罚,
并且要注意在一种惩罚快要失效时,及时更换别的方法;
④父母对破坏性行为的反应要在当时当地立即作出,并且要始终如一,要让患者能够预测到自己不良行为的后果。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可减少或减轻ODD的症状,改善学习的策略,使行为矫正、家庭治疗等方法得以进行,尤其对于那些心理行为治疗效果不佳或有共病的患儿效果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