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世纪精英心理网www.028xinli.org
“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我们新课程改革以后,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口号。毋庸置疑,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它改变了我们的课堂观、教学观,然而,在新课改进行了这么长一段时间以后,收效到底如何呢?在新课改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我们还是看到:当前的儿童教育面临着种种问题,学生的书包是越来越重,脸上的笑容是越来越少;老师的工作是越来越辛苦,抱怨是越来越多班里总是有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学生厌学\逃学、沉溺网络游戏、离家出走、少年犯罪等不绝于耳我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孩子,我拿什么来教你?现在的孩子怎么了?
都说孩子在进入校门时是一张白纸,任你描画美丽的风景然而为什么到后来都成了千篇一律的了?家长对子女的殷切期望,学校对升学率的急切追求,国家建设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这三者恰好高度统一,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使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偏离了正确轨道,扭曲了教育的灵魂,背离了教育的宗旨学生成了最大的受害者罗杰斯是当代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对国外60、70年代的教育改革运动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他认为人身上有一种最基本的统御人的生命活动的驱动力量他把它称为“实现趋向”也就是说,人具有非常优异的先天潜能每个新生儿的生物潜能非常广泛和不确定,因此任何一个社会都不会不加引导地任其自由成长学校教育就是这样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青少年成长的活动既然是引导,就必须建立在充分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理解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尊重他们的各种需求和个性,最大限度地为他们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然而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影响、学校的教育、社会的价值取向阻碍、影响了他们自我的实现传统的教学只注重人的理性发展,片面地训练人的认识能力,忽视学生精神世界的知情一体性在这样一种教学环境中,人际关系十分紧张,人的情感受到压抑,先天的自我得不到充分发展和实现,由此产生僵化,刻板\墨守成规,使得他们对当代急剧变化的社会无所适从上述的现象都是孩子们在艰难成长中精神苦闷的折射从人本主义理论来看,这些都是源于儿童精神世界里“自我”的迷失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造成当今儿童的一些发展困难的原因,有家庭的因素、有教育的因素,更有社会的因素为此,必须寻找一种新的对策,将人的情感活动和认识活动有效地协同起来,使人成为一个能应付任何情况的“完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