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世纪精英心理网www.028xinli.org
根据这样的新环境和新问题,我们需要对学生焦虑状况重新调查并寻找有效干预途径。而传统的心理咨询模式,主要借助语言的沟通,花费时间比较长,回访率低。因此,我们采用以思维导图为工具的心理疏导方法去帮助克服学习焦虑,寻找一条比传统干预策略更有效的新途径。对于焦虑较重的学生,我们针对性地进行个案咨询与疏导,主要采取导图式认知疗法和体验式参与疗法。以下列举其中的两例:
案例一:小A的学习成绩一直都排在班里前五名,老师和家长都对她寄予了厚望。小A不仅学习好,是班里的学习委员,而且人又长得美丽大方,人缘好。进入初三,学习开始紧张起来,学校的各种考试也接连不断,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开始前的两三天,小A开始莫名其妙地拉肚子,差点误了考试。结果当时考试的成绩不太理想,父母和老师都安慰她,只当是意外。但自从这以后,只要考试小A就会拉肚子,后来居然逐渐发展到平时的单元测验也会如此,奇怪的是只要考试一结束,拉肚子的病又不治自愈。就这样反反复复,学习成绩因此大受影响,最差的时候甚至考到了班里的第三十几名。妈妈非常着急,带着小A到医院反复检查,但查不出任何毛病来。
导图式认知心理咨询:过程采用认知调整和放松咨询的方法。在形式上采用思维导图,当来访者陈述问题、背景及自我感受的时候,咨询师在旁边辅助绘图。绘图结构:第一分
支,根据来访者倾诉求助目标背景和症状发生的时间特征进行描绘;第二分支,帮助来访者澄清其对考试的认知(合理的与不合理的,不合理的部分进行认知式提问和辅导);第三分支,当焦虑来临的时候,来访者可能想到的应对办法;第四分支,与来访者一起讨论是否还有其他可行途径;第五分支,帮助来访者练习呼吸和肌肉放松训练。
案例二:小J上课时,总是眼睛睁得大大地看着老师,是一个认真听讲的学生;下课时,他总是拿着课本问东问西,有问不完的问题;考试前,他总是紧锁着眉头,觉得自己很多东西都不会;考试时,他总是觉得紧张,心跳加快,甚至觉得脑子一片空白考试后,他总是说,我学习那么努力,为什么还是考不好。
根据小J的表现和问卷调查的结果,小J属于学习焦虑较严重的学生他的学习态度认真,学习成绩也较好,但他总是觉得学习压力大、紧张、焦虑。对于这样一个学生,我们刻意安排他参与了一系列活动,逐渐调节他的情绪,陶冶他的性情,以便促使他过度焦虑的反应早日减轻或排除。其中,我们让小J参与了主题班会中的小品《上帝,我不想做人》的演出,在活动中,我们让小J体会到了这个道理:”这个世界上谁都有烦恼,有压力,不要纯粹羡慕他人的自由快乐,要知道有快乐就会有痛苦,二者是并存的o只有认认真真地做自己,才是最快乐的事!“我们发现,通过上述方式所达到的效果,远比直接告诉学生来得有效。
在第一则焦虑案例中,小A通过与心理老师在思维导图中的沟通,逐渐找到了自己”拉肚子“的潜意识原因。通过一系列的放松训练,学会了在考试前的自我调节。并渐渐找到了面对压力的正确方法,选择了正面应对,而不是通过”拉肚子“来逃避。值得高兴的是,在最近的几次考试中,小A都发挥出了正常的水平。 在第二则焦虑案例中,小J在体验中扮演的鱼\鸟被同学扮演的鲨鱼、毒蛇、老鹰\猎人追得满场跑,惊恐万分。参与完这个活动,班主任请小J谈谈想法,当时他说道:看样子不管干什么都不可能安逸,干什么都有压力。既然没有办法选择没有压力,那就选择面对压力吧。同时,班主任\心理老师也不时地和小J谈谈心,帮助他认识到考试的目的之一就是查漏补缺。并且,平时小J的成绩还是比较好的,成绩偶尔下降也并不是什么坏事,不理想的成绩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不足,弥补缺陷,迅速提高。
为了节省咨询时间,提高咨询达成的效率,在传统心理咨询方法的基础上引进了思维导图。也就是借助思维导图,帮助接受心理辅导的同学进行认知调整。传统的认知调整很费时,还可能彼此听不明白意思,来访者也容易出现口头称是,结果不如意的情况。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访者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思考的过程,而在思考的进程中,来访者也会不断修正自己的思路,甚至可以清楚地说出自己的问题所在,仅仅满足知道问题在哪里对于来访者还是远远不够的,他们更期望更好的自己出现,此时如果咨询师用恰当的提问方式跟进来访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比如:期待自己有哪些好的表现?如果要一一实现它们,我们可以做哪些调整呢?我们试着给每一个梦想三个实现的途径。这样的一个环环相扣的提问,可以有效地激发来访者内在的潜能,而且在没有评价压力的情境下,来访者会更愿意去思考各种解决问题的对策。这样当一个思维导图形成的时候,也是来访者全面了解自己的目标\努力的方向以及如何去做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