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世纪精英心理网www.028xinli.org
在众多的高中课程中,高中语文课程的心理指导作用尤为明显。这是基于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加之语言学习是人一生中间接或直接学习时间最长\学习内容最多、日常运用最广泛的学习活动,且语文教材自身就包含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自觉引导学生读书明理,让高尚的情操、崇高的思想流入学生的心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认识社会、把握人生,领悟做人的道理,形成健康的心理。
一、充分用好语文教材,使学生在美文欣赏中健全人格 中学语文教材包含有帮助学生成长的丰富素材,是提升学生思想品质的最佳资源,课文为心理教育赋予了得天独厚、无与伦比的优势。课文里美的语言。善的内容弋真的情感对人的精神品格的塑造,是其它任何样式的说教不可比拟的,是真正对学生有益的也是医治学生心理疾病的良药。利用语文教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宽容、谦虚的品格和乐观豁达的胸襟。因此,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围绕教学目标,挖掘并利用课文丰富的内容,创设恰当的氛围,运用适宜的方法,引领学生在愉悦的体验中陶冶心灵,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健全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从而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心理教育功效。
1.用好教材培养学生坚强的生活意志
法国作家莫洛亚说:“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由于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原因,现在的许多学生意志力不够坚强,遇到生活上的不幸,学习上的困难、挫折,灰心丧气者有之,一蹶不振者有之,自暴自欺者有之,更有甚者会因此而一步步走上犯罪的道路。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人物坚强的意志品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些内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教育,引领学生在感受古今中外人物坚强意志品质的过程中,培养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如我们学习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序》,就会从贝多芬能扼住命运的咽喉,在失聪之时,凭着坚强的意志力,最终创作了《命运交响曲》等诸多世界名曲这样的事例中,引领学生学会坚强;学习《勾践灭吴》,就会知道越王勾践在失败之后没有丧失信心,而是不忘国耻,卧薪尝胆,暗中积蓄力量,最终打败了吴王夫差,吞并了吴国,从而懂得坚强的意义;学习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从他的名句”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就可以明白坚强的重要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