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世纪精英心理网www.028xinli.org
二、精心指导课外阅读,使学生在体验感悟中成长心智
1.以课外阅读提升思想道德水平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可拓展视野,又可提高对真、善、美的欣赏和评判能力,丰富和净化心灵,培养自身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语言教师可通过自己的大量阅读,摄取符合学生阅读的时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读者》\《格言》\《青年文摘》、《时代选读》中许多文章都可成为随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材料,使学生在感受美文的同时,净化自己的心灵,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学生还可以在科学的引导下进行经典名著阅读,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鸿沟,沟通文明与种族的壁垒,吸收全人类的文化精粹,扩充知识经验,升华思想情感,迁移方法技术,提高综合素养,接受人生智慧的洗礼。如名著《简•爱》告诉我们,人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严加爱,”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想错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一样充实!”这样的作品特别适合从小生活在物资充裕,被爱包围的独生子女们来读,可以让他们充分明白爱的真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2.以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言实践。“在教学中,以活动为载体,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中,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我让学生将诗歌改编成校园心理剧进行表演。学生在情境中,亲身体验到杜甫当时的艰难处境,与诗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进而体会到诗人“推己及人”的高尚情怀l,学生的心灵深受震撼和感染,从而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的提升。
三、有效开展写作训练,使学生在感情宣泄中筑起防线
写作训练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
水平的又一个重要途径。有些学生心中烦闷、苦恼、自卑,或对谁有看法,或家里有什么事,都渴望倾诉,有时又因为种种原因,不想对周围的同学说出来;但不说出来,心里又憋得难受,他们常常选择写下来,让自己压抑的心情得到释放。语文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写日记、周记及话题作文的方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为其心理保健筑起一道”预防线”。
魏书生老师将日记称为”道德长跑”,学生在烦恼、苦闷时、在学生内心纠结时,可引导他们用笔把自己内心的痛苦尽情地倾诉在日记或周记中,这样能够达到调节心理的目的,帮助学生度过一个艰难时期。当学生转过头来再看这些成长经历时,能够有所启发和感悟。写周记、随笔时,我要求学生一定要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经历的事o因此,学生大多写的是近期班上的事、寝室的事、自己的事、家里的事,写的是自己的喜、自己的忧、自己的好、自己的恶。透过学生.的文字,我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为那些心理处于困扰中的学生排忧解难。通过指导学生写作,能够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