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世纪精英心理网www.028xinli.org
一天, 看到了这样一则故事:说有位家长,她的一个钥匙找不到了,翻遍了家里所有的地方,急得团团转。结果却被三岁的儿子从床底下找到了。她很奇怪,于是蹲下身子,用与儿子同样的高度环视家里的一切,发现感觉完全不同,她看到了自己没有看到的很多东西。于是,她常常蹲下来,站在儿子的角度看一看,不但找到了很多过去“丢失”了的小物品,也看到了儿子眼中的世界。
看到这则故事,我突然想到,作为一名教师,我经常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上课反复讲的知识点学生就是掌握不了?为什么一做再做的题学生还是做错?课堂的教学效率为何如此低下?我往往习惯性地从学生身上找问题,责怪学生上课不认真,责怪学生不肯动脑……却没有更多地从自身去寻找原因。我就像一个从不肯蹲下身的家长,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却忽视了学生的程度如何,不考虑他们能否接受……一厢情愿地要求学生适应教师,却忘了世界在不断变化,教师同样也要适应社会的需求。
现在的90后,甚至00后的学生,他们具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呢?他们的所思所想是什么?他们的世界又是怎样的?我尝试着蹲下,倾听他们的对话,接触他们的世界,希望能更理解他们,在教学中更符合他们的需要。
为此,在学校中我做了一张关于《学生最喜欢的老师》的问卷调查,问题涵盖了教师的性别、年龄、学科、性格、上课、作业等各方面。我希望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更接’近他们的世界。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教师的性别没有特别关注,但他们更欣赏那些打扮得体,气质高雅的教师:关于教师的年龄,起初以为他们会喜欢年轻的教师,但出乎意料的是通过调查发现,他们更接受30~40岁这个年龄阶段的教师,理由是既有教学经验,又和学生有一定的共同语言:关于学生喜欢的教师性格,他们喜欢工作认真又不失幽默活泼、能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的教师,而不喜欢那些动不动就请家长的所谓“严师”;学生所喜欢的学科往往与他们喜欢的教师一致,可见,课堂是教师展现个人魅力的舞台,抓住了学生的心,也就抓住了教学。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也可以发现,现在的初中学生性格开始朝着稳定与成熟的方向发展。但由于生活经验较少及个人阅历的缺失,以及他们生活圈子及交友的局限,很容易彼此影响,性格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他们已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往往有着个人的判断标准,但由于还不成熟,所以容易固执和偏激。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多,兴趣爱好更为广泛,学习不再仅仅限于课堂内,教师对知识的垄断地位受到挑战。
针对以上现象和问题,那么该如何把学生吸引到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显然,要很大程度转变自身的教学理论,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自己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学生心理作为出发点,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方案及措施,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