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世纪精英心理网www.028xinli.org
实践中,降低教师的职业压力水平并非培养教师心理弹性的唯一目的,但培养教师的心理弹性水平却是维护教师心理健康、促进其心理成长的一个重要手段。美国的帕特森曾提出过关于心理弹性教师的几个特征:一是有一系列能够引导他们作出决策的个人价值观:二是非常注重专业发展诉求并且能够找到发展的方法:三是能够给其他人提供指导:四是不会是受害者——他们总能控制和解决问题:五是能持续关注学生及他们的学习:六是能够采取一切措施帮助孩子们取得成功:七是拥有能够给予自己工作以情感和智慧支持的朋友和同事:八是不会止步于一个“最好的”教学方法,而是乐于不断开拓新思路:九是知道什么时候参与和什么时候退出。
参照上述特征并结合心理弹性的理论,我们在缓解教师群体职业压力的问题上大致需要做到两点,即减少教师的工作量与提高教师的心理弹性。这样既需要学校以及上级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也需要教师自己的努力,即一方面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好自我心理疏导,另一方面要积极营造和谐、宽松的工作氛围,为减缓工作压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利用心理弹性理论降低教师群体职业压力的对策
心理弹性理论给我们的一个启示就是学校应当以人为本,注重从提高教师群体心理弹性水平的角度选拔教师、培训教师,把具有较高心理弹性水平作为一个合格教师的重要指标。 下面我们来探讨利用心理弹性理论降低教师群体职业压力的对策。
1、 从教师人手,借助个体内因降低教师群体职业压力
对于教师本人来讲,学会正确的压力管理、积极提高自身的心理弹性十分重要。教师在遇到困难时不应怨天尤人,而应该用实际行动来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要明白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压力和挫折别人也同样会遇到,况且压力并非都是糟糕的,适度的压力可以排除人们心中的空虚感,令人振奋,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在压力面前,教师要学会弹性工作,要明白一个会休息的人才能更好地工作,因此安排工作时间千万别忘了安排休息时间:同时也可以换一个角度来重新看待问题,通过自我安慰、自我激励、自我积极心理暗示等心理调节方法,使自己重新获得心理上的平衡,降低自己的压力感,这样还能更好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并有效地展示自己的优势,走出属于自己的路。如果在教学中感受到不开心,可以尝试在工作之余培养一些兴趣爱好,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如和朋友一起爬爬山、下下棋、喝喝茶等,将心中的不快与他人交流,从而放松自己的身心,获得心理上的疏导,有利于精神抖擞地去面对明天繁重的教学工作。
2、 从学校人手,借助环境外因降低教师群体职业压力
学校是教师们工作的场所,理所应当为教师们提供心理弹性上的支持。因此学校要发挥组织优势,多关心教师们的心理健康,例如树立民主平等理念、注重感情投资、提高教师待遇、减轻教师工作负荷、减少校内检查评比活动等,努力营造一种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宽松心理氛围与和谐的人际环境,使教师们能够心情舒畅地工作:同时要建立一套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保障措施,例如定期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主动为教师提供心理培训、为教师们提供一个学习心理学的平台等,把心理弹性理论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增强教师们对心理弹性的体验成效。在此前心理弹性理论的实践中,人们发现最具有成效的便是增强受训者的体验过程。在心理培训中,可以采用团体辅导小组的形式,在讲授相关理论知识之外,加强教师们的相关体验与交流,帮助教师们领悟更深层次的内容。在这种互动关系中,教师们在人际沟通、情绪管理等方面的技能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此外,学校还应当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为教师服务,定期对在职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弹性水平的调查,对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教师及时提供心理援助,并对教师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及时加以解决。如此,学校便可为教师群体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以保障其心理健康、缓解其工作压力。
3、 从政府人手,借助机制监管降低教师群体职业压力
心理弹性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工作态度以及职业倦怠、离职取向等,是评估教师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政府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教师心理弹性的养成,从建章立制人手,加大监管力度,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有效降低教师群体的职业压力。一是要建立新进教师心理素质检测机制,在教师的招录过程中,应将心理素质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坚决把好教师队伍进入关:二是要建立教师心理弹性培训机制,把心理弹性培训确定为今后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内容,分期分批对教师进行有关心理弹性方面的专题培训:三是要建立教师心理健康保障机制,在对学校的日常监管中,高度关注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督促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减少检查和评比活动、改善教师工作条件、减轻教师工作负担、营造良好的教学工作环境等,切实降低教师群体的职业压力,让教师敬业、爱业、乐业,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