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世纪精英心理网www.028xinli.org
那是执教六年级的一个晚上。 “江老师,不好了,昨天晚上1 2点左右我家小莹差点离家出走,幸亏被她奶奶发现拉住了。我们一家人问了半天,孩子一句话也不肯说。你是老师,她肯听你的,请你帮我问一下孩子是怎么想的,谢谢啦!”手机里传来的是学生家长焦急万分的声音。小莹?离家出走?这二者我怎么也联系不到一起。要知道,小莹可是我们班最活泼外向,甚至是爱疯爱闹的“假小子’’,天天与男孩子打成一片的她为什么要悄悄地离家出走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一大早,我找到了双眼通红的小莹问个究竟。小莹低着头,轻声地欲言又止:“我觉得自己活得一点也不快乐,没有朋友,一无是处。爸爸妈妈一直忙于工作,没时间管我,我犯了错就打我一顿,从来不跟我谈心。学校里我也没有朋友,女同学们瞧不起我,认为我整天疯疯癫癫的,与男同学闹个不停,一点儿不淑女,因此不爱与我玩:男同学们觉得我太疯狂,二话不说就动手,是个暴力女,怕得见我就躲。所以,我要离家出走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真正的知心朋友。”听了小莹的话,我不禁深深埋怨自己平时工作的疏忽。六年级的孩子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自尊心强,是敏感、多愁善感的花样年华,看似活泼可爱、自信大方的孩子其实往往内心深处有着深深的自卑。小莹的自卑就埋藏在“活泼”之下,如果我多与孩子交心,应该早就能发现的。
看来,在改变小莹的“问题”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她的自尊心,让她悦纳自己,这才不会矫枉过正。近阶段学习的“积极心理学”这个词此时跳进我的脑海。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界目前正在密切关注的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它主张凡事从“积极”角度人手,通过关注人的积极力量和发挥人的积极潜能来帮助人们找到自身的内在力量、善意和美德,从而培养和形成一种具有积极心理学意义的认知品质。我尝试着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入手,帮助小莹找回自信。
一、认识自己,悦纳自我 阴性情绪,才能完全释放自己的潜力,并保有持续的幸福感。 如何让小莹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我呢?积极心理学的办法:
1、正视自己的缺点 不论自认为有多少缺点和不足,做了多少傻事、坏事或蠢事,从现在起,停止对自己的挑剔和责备,要学习为自己辩护,维护生命的尊严和价值。这可以使我们不把时间浪费在自责和沮丧上,而是集中精力去发掘自己的优势。
2、正视自己的负面情绪 如果我们产生了负性情绪,不要去压抑、否认或掩饰它,更不要责备自己,苛求自己。它们是促使我们改变现状的先决条件,不要怕产生负性情绪,也不要否认或逃避,要首先接纳它,然后再想办法解决引起负性情绪的问题。
3、无条件地接纳 积极心理学提倡的无条件地接纳自己就是:不管我们外表如何——美丽,或是丑陋;不管我们能力如何——过人,或是平庸低人一等;不管我们性格如何——被人喜欢的,或是不被人喜欢的……这些都是我们的一部分,所有这些构成了这样一个独特的我。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接受这样的自己。
放学后,我留下了小莹,跟她一起,在白纸上将她的兴趣、爱好、能力和特长全部罗列出来,哪怕是很细微的地方也不忽略。很快,白纸上就罗列出了长长的一条:乐于助人、仗义、学习认真、大方、宽容……孩子脸上的表情慢慢放松了下来。我又让小莹跟别的孩子作比较,全面、辩证地看待自身情况和外部世界,通过这一对比,小莹认识到人无完人,对自己的缺点,自己要清楚,但不要看得过于严重,应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
二、结交知己,实现自我
小莹有许多独特的想法和憧憬,但受自尊心较强的影响,又担心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会引起别人的耻笑或轻视,所以就小心地将许多内心的想法秘密地闭锁起来,这却又与渴望被人接近与理解的心理相矛盾。像小莹一样长期将自己闭锁起来,使自己心理上产生孤独感,这就是青少年的闭锁心理效应。
怎样解开小莹心中闭着的这把锁?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同伴关系中的合作和感情共鸣使得儿童获得更多的认知、一些交流的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归属、爱和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而同伴关系能够提供这种需要。澳大利亚临床和教育心理学家、积极心理研究所的创始人格林博士也认为,正如一个团队需要不同的角色和智慧一样,朋友圈的多样性也很重要。因此,拥有良好的同伴关系和个人的健康成长是密不可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