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电话:
Q Q:
专业:
时间:
      隐私政策

心理学家眼中的哈姆雷特

文章来源:成都心理咨询师培训网   作 者:心理学爱好者   更新时间:2014-10-24 14:50
分享到:
转载请注明世纪精英心理网www.028xinli.org
            弗洛伊德在十九世纪末开创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为心理学家对人性和人格的探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他从无意识入手,强调研究人的潜意识和本能欲望,而俄狄浦斯情结正是他的潜意识心理学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弗洛伊德在《释梦》一书中提到:俄狄浦斯情结是指“子女对异性生身亲长的性卷入的欲望,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对同性生身亲长的敌对感,始见于3-5岁。”在《性学三论》中,弗洛伊德提出,俄狄浦斯情结是神经症产生的核心情结。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伴随而来的俄狄浦斯情结,就可能会诱发神经症。而弗洛伊德也正是从以俄狄   浦斯情结为核心概念之一的性本能理论出发,构建了整个精神分析的理论大厦,阐述了一系列理论问题,并在临床实践中始终强调对俄狄浦斯情结的探索。   
             高呼“重返弗洛伊德”的拉康,由于受到了索绪尔、列维?施特劳斯、科耶夫等人的影响,其精神分析理论实质上已经不再忠实于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了。与弗洛伊德将无意识归结为人的本能不同,拉康将无意识论断为一种能指作用下的差异结构,并认为无意识的欲望其实是他者的欲望。而对于弗洛伊德精心阐述的俄狄浦斯情结,拉康同样予以了全新的解释。    和弗洛伊德相似,拉康同样热衷于在解读文学文本的过程中阐述自己的理论见解。为了解释俄狄浦斯情结,弗洛伊德在其著作中论及了《俄狄浦斯王》、《哈姆雷特》、《卡拉马佐夫兄弟》等文学作品,通过发掘主人公的内心冲突和行为表现,来为自己的俄狄浦斯情结理论提供强有力的论据。而拉康同样以自己独到的结构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点,对《哈姆雷特》、《被窃的信》等作品作出了精彩的阐释。为了更好地比较弗洛伊德和拉康理论的差异,厘清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脉络,笔者打算从俄狄浦斯情结出发,通过比较弗洛伊德和拉康对于《哈姆雷特》不同角度的文本解读,管中窥豹,以求能嗅出二者理论的一些差异。  
一、       弗洛伊德对《哈姆雷特》  的俄狄浦斯情结探讨   
        在《释梦》一书中,弗洛伊德谈  及了这一悲剧。在这本书中,弗洛  伊德将哈姆雷特视为一个神经症  患者。另外,通过比较《俄狄浦斯  王》和《哈姆雷特》这两部经典悲  剧,他发现了俄狄浦斯和哈姆雷特  的差异所在。他谈到:“在《伊谛普  斯》中,潜藏于儿童心理的欲望以  幻想形式公开表露,并可以如在梦  中一般得到实现。而在《哈姆雷特》  中,欲望却受到压抑,与神经症的  情况一样,我们只能从其压抑的结  果中窥知它的存在。"   
      在弗洛伊德看来,俄狄浦斯情  结同样存在于俄狄浦斯和哈姆雷  特身上,但处理方式的差异却反映  了两个不同时代在心理生活上的  差异。俄狄浦斯对此付出了实际行  动,即做出了杀父娶母这一行为事  实;而哈姆雷特这一情结却抑制在了他的潜意识中。而正由于哈姆雷  特的叔父代替他完成了潜意识中‘压抑着的愿望,他才对叔父的复仇行为显得如此犹豫不决——有两件事可以证明哈姆雷特绝非是性格上的犹豫不决。“首先是他一时兴起把躲在帷幔后面的偷听者一剑刺死,其次是他蓄意地\也十分巧妙地以文艺复兴时期王子般的无情处死了参与谋算他的大臣。”唯独对复仇这一大事的犹豫不决恰好反映了他潜意识里压抑着的愿望,即俄狄浦斯情结。而欲望的压抑却在复仇行为的延宕中表现了出来。哈姆雷特果断和犹豫的性格矛盾正好使他被压抑的俄狄浦斯情结得到了合理的解释。而俄狄浦斯情结被压抑的这一事实,成为了弗洛伊德解释神经症形成根源的依据。为了证明俄狄浦斯情结的普遍性,弗洛伊德甚至为其找到了人类学的根源。在《图腾与禁忌》一书中,弗洛伊德将俄狄浦斯情结与图腾禁忌联系起来。他认为,人的本能受到了现代文明的压抑,针对亲人的性和暴力就是其中之一。这两种本能的现实表现就是乱伦和弑亲。对这两种本能的压抑形成了两大禁忌,即“族内禁婚”和“禁杀图腾”。弗洛伊德相信,这两种本能被压抑在潜意识中,是人类所共有的。它在性器期时会表现得较为明显,即产生俄狄浦斯情结。   
二、拉康对《哈姆雷特》的俄狄浦斯情结探讨    拉康对《哈姆雷特》的解读就异于弗洛伊德了。在《欲望与<哈姆雷特>中欲望的解释》中,拉康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母亲”的欲望而非“哈姆雷特的欲望”,这就决定了拉康的解释的焦点是菲勒斯( phallus)而非欲望。因此,那句著名的“t。 be 。rn。t t。 be”也就进而变成了“t。be the phallus 。r n。t t。 be thephallus”。拉康认为,由于欲望是由一种受语言支配的动物产生的,因此人的欲望就是他者的欲望。关于欲望的观点,拉康受到了科耶夫解读黑格尔的影响。科耶夫认为:“人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纯粹的欲望成为承认的欲望。这种承认是一种行动,而不仅仅是一种承认。”因此,主体是作为他者的欲望而存在的。这个欲望,在俄狄浦斯期是对母亲乱伦的欲望,成为母亲的菲勒斯的欲望;在成功克服俄狄浦斯期,进入象征秩序以后则转而变成为象征性能指符号的欲望。也就是说,这里的欲望已经成为了被语言中介了的无意识的他者的欲望。对此,高宣扬先生评论道:“欲望并不是主体潜意识的内在要求的结果,而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在语言的社会运用中,受到主体之外的他人的影响和刺激,根据象征符号的运作规则而形成的。"在拉康看来,哈姆雷特实际上重演了前俄狄浦斯时期,婴儿渴望成为母亲的欲望(即欠缺的菲勒斯)的角色。戏剧中充满了哈姆雷特受到母亲欲望控制的情景。如,在回应母亲要求他留在家里,不要去威登堡时,哈姆雷特说道:“我就尽量听你的话吧,母亲。’’又如,哈姆雷特要“在母亲面前竖一面镜子,要她瞧瞧自个儿的灵魂”时,却突然提起了母亲的欲望的放纵:“我不能禁止您不再让那肥猪似的僭王引诱您和他同床,让他拧您的脸,叫您做他的小耗子;我也不能禁止您因为他给了您一两个恶臭的吻,或是用他万恶的手指抚摩您的颈项……”此时与其说哈姆雷特在控诉母亲的罪状,不如说他已经完全受到了母亲的欲望的支配。经由拉康的解释,哈姆雷特在剧中所表现出来的犹豫不决实质上是因为受制于母亲的欲望。   
三、结语   
       通过以上对于弗洛伊德和拉康关于《哈姆雷特》俄狄浦斯情结的粗略梳理,我们可以发现,俄狄浦斯情结作为先天存在于儿童发展阶段的核心情结,是弗洛伊德和拉康共同关注的对象。作为精神分析师,他们都重视对无意识和本我欲望的探讨,并以此为理论基点,渗透到临床的实践之中。而对于这些方面的强调,既使得弗洛伊德成为了自我心理学和客体心理学的批判源头,也导致了拉康与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最终决裂。自命为精神分析正统的自我心理学和客体心理学,力图使得精神分析脱离研究精神病患者的局限,成为一门适用于普通人人格发展的学科,而这正是拉康所不满的原因之一。然而,喊出“回到弗洛伊德”口号的拉康,其理论观点却显然已经异于经典精神分析理论了。与弗洛伊德重视对俄狄浦斯情结进行生物学意义上的探讨不同,拉康从结构和语言的角度出发,在象征性的维度上去理解俄狄浦斯情结。在他看来,俄狄浦斯期是婴儿从想象域跨入象征域的一个关键阶段。同样与弗洛伊德不同的是,他将婴儿对于母亲的欲望理解为他者的欲望,这显然是受到了科耶夫式的黑格尔主奴辩证法的启发。拉康关于主体理论的研究也使得他最后跨入了后结构主义的行列。言及于此,我们可以总结发现,弗洛伊德和拉康关于俄狄浦斯情结的阐述并没有本质上的冲突,而只是立足于不同的理论来源,对俄狄浦斯情结做了不同角度的探讨。而对于文学文本的阐述,一直是他们热哀于借此解释自己理论的有效手段。不论莎士比亚创作《哈姆雷特》的真实心态如何,对哈姆雷特的精神分析至少启发了文艺批评的新思路。而精神分析和文学的跨学科交流,也必定会对两门学科的各自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 心理咨询师证书
  • 心理咨询师证书

学员体会

学员 王芳

 

感谢精英心理培训网把我带入了心理咨询师学习的大门。

学员 王峰

 

在学习心理咨询师之前没有想到学习能给我带来这么大的变化,短短半年的学习时间让我真正了解了心理咨询

学员 李芳

 

作为一名母亲,最开始学习心理咨询师的课程只是为了帮助自己的孩子戒除网瘾,但没有想到在精英心理培训网的的短短几个月能让我有如此大的变化。

人力资源专员 刘鑫

 

在企业做人事工作,最难的就是如何在面试的短短几分钟内,判断出应聘者是否适合企业,通过学习心理暗示技术让我的招聘工作变得顺利,感谢世纪精英心理咨询师培训学校。

监狱干警 李勇

 

从事狱警工作8年了,天天和犯人打交道。每天重复和封闭的环境让我和我的同事都感觉说不出的压抑,幸好单位安排我们学习心理咨询师课程,通过课程帮助我们缓解了内心的不良情绪。



版权所有:成都世纪精英培训学校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1010483号-1

公司地址:成都市锦江区庆云南街69号红星国际广场2栋11楼 邮编:610041 免费咨询热线:400-0616-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