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电话:
Q Q:
专业:
时间:
      隐私政策

心理咨询师眼里的微信朋友圈

文章来源:成都心理咨询师培训网   作 者:心理学爱好者   更新时间:2014-10-31 15:22
分享到:
转载请注明世纪精英心理网www.028xinli.org
      提到微信,相信 很多朋友再熟悉不过了。朋友圈、摇一摇、扫一扫,语音聊天等都是微信提供的功能。如今的我们,只需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通过微信这个社交平台进行    交流互动,分享信息。而微信中的朋友圈,更是让很多人 爱不释手。   
        早晨起床,睡 惺忪地拿起床边的手机,打开微信圈查看昨晚“漏网”的消 息。乘坐地铁的上班族们,人手一部手机,不停地用手指滑动着朋友圈里的最新消息。约会吃饭,无论是路边摊的小食还是五星级酒店的佳肴,随手拍一张照,上传、发布,简单的几个步骤,就能和朋友一起分享美食的快乐。人潮拥挤的车厢里,等人无聊的咖啡厅里,甚至临睡前的深夜里,通过朋友圈,写写自己的心情、看看人生励志贴、转发别人的精彩内容、发个评论谈谈自己的观点、或只是默默地点个赞,实在没什么好说的时候,也可秀一张自拍照,权当自娱自乐。一天24小时,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能在微信上找到踪迹。可见,朋友圈已在不知不觉中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了打发时间、拓展人际关系的良好选择。   
 朋友圈为什么会如此火呢?  
         还记得你是怎么“走进”朋友圈的吗?当身边的朋友、同事津津有味在谈论着微信圈里的趣闻时,你一定不想被孤立,被叫“老土”。于是,你毫不犹豫地下了软件,轻轻松松便加入了其中。就这样,在无形的压力下,你不知不觉被“同化”了。其实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个体所有的心理现象。很多人过马路就有这种心理,只要有第一个人穿马路,哪怕是红灯亮着,后面也会有一大批人紧随其后。除了从众心理让大家开始关注微信以外,微信简洁的操作模式,也是吸引并留住“随大流”们的关键因素。想要上微信,只需拿起手机就能登陆微信平台,无论何时何地,朋友圈都在那里“不离不弃”。而平民化的操作系统,也虏获了众多阿姨妈妈们的心。   
        二十世纪中期,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了五个需求,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其中社交需求又称之为爱和归属感。生活在快节奏世界的我们,每天忙于学习和工作,无论是繁重的课业,还是复杂的工作环境,或是障碍重重的晋升之路,每一样都能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而难得的休假更有可能被满满的作业或加班所填满。身心俱乏的我们似乎开始疲于维系亲人、朋友、爱人之间的关系,而朋友圈恰好满足了人们的社交需求。如今的我们,只需利用闲暇时间,无需出门聚会,通过朋友圈就能轻松了解到好朋友们近期都在关注什么、谈论什么,还能迅速加入到他们其中,一起参与讨论。因此,朋友圈给了我们一个方便的社交平台,并且满足了我们的社交需求。  
       朋友圈偶尔也是我们舒缓压力的好地方。劳作了一天下来,多多少少积累了一些抱怨,你可以将这些感受全部写进你的朋友圈,让朋友们给你出出主意,或者只是单纯地发发牢骚排解心中的不满情绪。在朋友圈里也可以发一些肺腑之言,谈谈理想,说说自己的价值观。灵感迸发的时候,你也可以发一条极具才华的内容通过微信平台分享给周围的朋友们,展示下自己的才华,小露两手才艺。兴许还会有朋友转发该条内容,又或许会有人按个赞,而这些小小的举动也会让你倍感满足,从而更愿意主动地施展你的才华。这样的良性循环,让朋友圈显得更积极、更有意义,同时也让我们更愿意在这里进行互动。朋友圈就是个畅所欲言的地方。通过文字,自我表达,相互交谈,既能追求个性,也能和朋友交流情感。  
       微信凭借便捷的操作系统,既满足都市人的社交需求,还能展示自我个性等特点,因此迅速占据了市场。不过,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微信作为手机的开发产物,其弊端也渐渐显露。    移动互联网时代盛行后,每个人都开始习惯躲在屏幕背后,无限制地发表着自己的言论,这也让我们无从考证信息背后的真实性。很多不良商家就利用这一点,通过微信平台发布一些垃圾广告,而长时间病毒性的传播,让被迫接受这些内容的我们厌烦不已,而他们无孔不钻的传播方式,也令我们避之不及。同样,在虚拟世界里,有许多人也会因利益的需要,篡改事实,引起社会恐慌。这也让我们的网络社会产生了人际信任危机。而对于这些言论,我们不能轻易相信,更不能人云亦云,应该及时规避或者提交至微信管理员处理。    信息时代在不断高速发展,我们也逐渐离不开电子产品。上班电脑,下班手机。依赖电子产品,似乎已经是每个都市人的生活习惯了。而一直沉浸在虚拟世界的我们,如今还能适应真实世界吗?尤其是那些心智尚未发育成熟的青少年们,他们习惯了用符号表情来打招呼,习惯了在朋友圈里用火星文发布信息,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世界,沉醉于一种虚假的满足。非常担心,有朝一日,他们会不会慢慢丧失了如何通过语音语调、肢体语言与别人面对面交流的能力,从而在与人交往时产生紧张,逐渐变得孤僻。而且在崇尚快乐原则的网络社会里,这恰’好也给了青少年们逃避现实社会的借口,使他们只在网络中支配个人欲望,远离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无论任何,朋友圈作为一个社交平台,传递正能量依旧是它的主流文化。作为使用者,我们也要学会趋利避害,让网络社交变得更健康、更幸福!

  • 心理咨询师证书
  • 心理咨询师证书

学员体会

学员 王芳

 

感谢精英心理培训网把我带入了心理咨询师学习的大门。

学员 王峰

 

在学习心理咨询师之前没有想到学习能给我带来这么大的变化,短短半年的学习时间让我真正了解了心理咨询

学员 李芳

 

作为一名母亲,最开始学习心理咨询师的课程只是为了帮助自己的孩子戒除网瘾,但没有想到在精英心理培训网的的短短几个月能让我有如此大的变化。

人力资源专员 刘鑫

 

在企业做人事工作,最难的就是如何在面试的短短几分钟内,判断出应聘者是否适合企业,通过学习心理暗示技术让我的招聘工作变得顺利,感谢世纪精英心理咨询师培训学校。

监狱干警 李勇

 

从事狱警工作8年了,天天和犯人打交道。每天重复和封闭的环境让我和我的同事都感觉说不出的压抑,幸好单位安排我们学习心理咨询师课程,通过课程帮助我们缓解了内心的不良情绪。



版权所有:成都世纪精英培训学校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1010483号-1

公司地址:成都市锦江区庆云南街69号红星国际广场2栋11楼 邮编:610041 免费咨询热线:400-0616-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