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世纪精英心理网www.028xinli.org
两起学生管理事件引发的思考:
事件一:班主任肖老师通过教室 网络监控系统发现学生王某在上课 时吃泡好的方便面,于是亲自到教室把该生叫到办公室,批评之余叫该生请家长,该生不仅反应过激,还在办 公室动手打了老师。
事件二:班主任张老师在开学时 发现部分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玩游戏、聊天,影响学习,于是宣布班上学 生手机平时由班主任保管,周末归 还。可在上课时发现学生黄某使用手机,便收缴了该生手机,没想到该生 居然当众抢夺手机并在老师的手上咬了一口。
类似这样的事例很多,在不同地 区的学校都有发生。较长时间以来, 家长不敢管、教师不好教的状况并不鲜见。教育管理者们往往从城乡差别、成长叛逆、孤僻自我、留守无助、缺乏责任、盲目攀比等学生的角度去探究原因,主要从传统的批评教育的方向去寻找解决方法,却往往因为见 效甚微而感到十分无奈。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帮助学生解 决成长中出现的思想上、心理上的问题,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人成才,宜宾市三中在近年来德育工作实践中,借助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技术,通过 构建以生为本的德育生态体系开创了一套操作简单、易于普及、以心育人的“一二三四五”教育新模式。
主要做法 (一)一份档案
为每一位学生建立档案,描绘学 生心灵成长的图谱。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依据精神分析学与个体心理学的知识,在大量的实践中寻找并验证影响学生成长最为根@冰I 6本的影响因素,了解目前学生的心理状态,设计成易于操作的问卷,并取名为《心灵档案》,其内容为“家庭文化背景”——家长文化程度,家长优缺点,孩子成长史;“学生个性特征”——早期记忆,学习史,价值观,梦等信息。《心灵档案》是教师了解学生心理的依据。
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是一个动态、不断完善的过程。比如:学生常常会用日记、博客、微博等方式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教师在关注它们的过程中,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并随时记录、整理到《心灵档案》中去。通过组建和解读《心灵档案》,教师就能描绘出学生心灵成长的“图谱”,找到每个学生生命成长的“密码”。这对班级常规管理、班级文化构建、学生心灵抚慰有着积极作用。
2009级学生张某,性格比较冲动,经常会干一些出格的事,往往不能预见到错误行为产生的严重后果。班主任老师借助早期记忆研究和观察分析等,推断出他有可能在集体生活以及处理同学关系上存在障碍,较难融入集体,因此需要教师额外关注并提供平台与指导,以让他更多地参与到集体生活中。于是,梁老师在新班级成立初期就给他提供了一些为大家服务的机会,使他获得同学们的正面评价,最终顺利地融入班级集体生活。
(二)二人共读 二人共读指师生共同破解心灵密码,悦纳自己,悦纳对方。
通过班主任和学生共同解读“心灵档案”这一过程,教师走进学生心灵,破解学生心灵密码,预见应激性问题;学生能更科学、更全面地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自主记录个人的成长历程。师生走进了彼此的心灵,学生也在更深层次认识了自我并拥有了把握未来的冲动,师生在悦纳自我的同时也悦纳了对方,心灵与生命都得到了高质量的成长。
在一次以“理想?起航”的主题班会上,女生刘某表达了自己想“盗墓”的愿望。为了弄清楚怎么回事,班主任采取了共读《心灵档案》的方式一起揭开了她心灵成长的密码:幼年时一同游泳的弟弟被淹死,在她心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导致了她的整个早期记忆都是灰色的。在班主任的引领下,他们共同完成“生命线”、“墓志铭”等面对人生和死亡的心理游戏,使其摆脱了负罪感,解开了心结。最后,她拿起了笔,在她的《心灵档案》写上了“精彩人生”4个字。 2012年,她顺利地考上了西南财经大学,成了一名快乐幸福的大学生。
(三)三套系统 三套系统是指在信息收集、家长参与、心理干预中实施对学生的心灵护航。
通过构建学生信息收集系统、家长参与系统、心理干预系统,建立长效机制。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与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相互协作,根据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心理需求和现实表现,构建完成了科学系统的高中三年心理健康活动系列安排,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心理指导活动,逐步实现了以心育人教育新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班主任曾老师,通过信息收集系统了解到,该班学生罗某虽然学习成绩一般,但热心集体活动,于是安排该生参加“阳光型中学生”塑造活动。在活动中,罗某充分发挥了自身性格与能力优势,成为学校“金色阳光志愿者”协会会长,20 1 0年被团中央评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
(四)四项结合 四项结合是指整合运用师生解读、复合教育、活动渗透、课题研究等手段,提升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四项结合”主要内容是师生共同解读与学生自主成长相结合的教育诊疗,它是一种养成教育、感恩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复合教育,是日常班会、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技术相结合的教育渗透,也是教师培训、德育沙龙与课题开展相结合的研究模式。学校充分利用在德育工作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取得的专业经验、专业视野,采用“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借助现代网络传媒,搭建跨越空间和时间阻隔的学习、分享和交流平台。
具体操作上,学校从各年级选拔优秀班主任组建成“德育沙龙研讨专家组”,融合“读书?反思?研讨?写作”为一体开展德育沙龙研讨:就班级工作中共同点和难点开展研讨。突出参与人员的主体性,让“教”为“做与学”服务,指导教师(优秀班主任和专家)为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咨询和指导意见,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五)五一疗法
五一疗法是通过演、画、动、唱、写等多种手段创造性地实施心理辅育。
针对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采用“演一演”(校园心理剧演艺疗法)、“画一画”(绘画疗法)、“动一动”(舞蹈、运动疗法)、“唱一唱”(音乐疗法)、“写一写”(叙事疗法)等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展开心理干预。
演艺疗法、绘画疗法、舞蹈疗法、音乐疗法、叙事疗法都是非常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技术和手段。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心理教育技术共同编织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积极健康、和谐发展的心理培育磁场。这样的育人环境不仅能满足师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更能满足他们对爱、自尊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比如,学校针对学生早恋现象,排演了早恋话题的校园心理剧《原地等待,你的春暖花开》。校园心理剧的素材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真实、典型事件,以艺术的形式反映出学生内心冲突和情绪波动,以戏剧化的角色扮演代替单向的说教,使学生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学生心理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