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世纪精英心理网www.028xinli.org
对于每天都能看到希望的正常人,我们并不能真正感受到这个问题。就好像现在我们,每天不愁吃穿不愁喝的,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是追求自由和娱乐,我们很难感受到上个世纪担心温饱的上一代人,以及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希望”就像我们的衣食。当我们不缺少它的时候,我们就感觉不到它的必要性。没有它,真的会威胁到我们的生命,就好像我们吃不饱一样。
几个月前,一位来自台湾的客座教授在我们学校做了一次讲座。题目是介绍他们对台湾丧亲家庭的悲伤辅导。每次她介绍一个案例,都会讲一些与理论有关的科学研究。我们都知道K-Ross的死亡五阶段理论:否认、愤怒、讨价还价、压抑、接受。在绝症患者中,老年患者更容易经历五个完整的阶段,最终接受自己的结局;年轻患者往往在讨价还价和抑郁阶段磨蹭很久,抑郁而死。

死亡是最严酷结果,当我们在面对它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感到恐惧和绝望。年轻患者面对这样的人生考验,有太多的遗憾和未竟事业,看不到这未竟事业的一丝希望。他们经常以抑郁告终。能够得到更多家庭支持的老年患者,会有更高的人生智慧,能够从后代身上看到一丝希望,所以最终会有更多的人接受这个结局。
丧亲群体也有类似的阶段经历,从否定到愤怒到讨价还价到抑郁,最后接受。然而,许多丧失亲人的群体在抑郁阶段看不到新生活的希望,并陷入长期紧张状态(超过6个月)。许多人患有PGD病(长期悲伤障碍),并可能出现严重的自杀倾向。根据数据,丧失亲人的家庭死亡率和发病率较高。根本原因是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失去了希望。
作为一名家庭主妇,年轻的母亲丧偶后对未来的生活失去了所有的希望,几乎无法养家糊口,想自杀。理论联系实际,教授很快从最初的交流中发现了新希望的目标——孩子。有了目标,才有希望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寻求动力和方法。动力来自教授的支持,教授不断向她传达一种感觉,这个社会有很多你感觉不到的社会支持,但只要你去寻求,你就会存在。最后,还有方法。说到做饭,这是主妇的强项。孩子们喜欢她做的菜。她有办法让孩子们开心!这样,目标、动力、方法都完成了,年轻的母亲找到了新的希望。她慢慢完成了蜕变,有了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
“希望”是一种可能。当人类失去一切可能性时,就会灭亡。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只有在面对最大的困难时,我们才会失去常规的可能性,仍然有许多新的可能性值得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