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世纪精英心理网www.028xinli.org
拒绝是一个让人经常犹豫的难题。拒绝,你会担心伤害关系;但如果不拒绝,最后会越来越累,不知所措,忿忿不平。少了一个朋友会怎么样?其实不会发生,因为没有这个朋友还会有别的朋友。没有这种关系,就会有其他的关系。时间和空间永远都在。如果你愿意,总会有人来填补。
但是拒绝很多人是一个难题,它的难点在于我们赋予拒绝的意义不仅仅是拒绝本身。我们感受到的不是排斥一个人或者一件事;这是对爱情的拒绝。心里的爱很少。推开我可能得到的另一份爱,将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所以对自己来说最尴尬的是,早期被忽视和不被喜欢的经历和身心感受,在拒绝别人的那一刻,被自己通过投射重新体验了一遍;另一方面,我身心俱疲,因为现实中无法拒绝。焦虑产生,犹豫的过程开始。

有些人向我们求助。即使很舍不得,也不会因为自己的善良而说“不”。但是你知道吗?如何在不影响友情的情况下拒绝朋友?
拒绝朋友就要谈艺术。把你的理由告诉对方,把你的困难和困难真诚明确的告诉朋友。拒绝的时候要明确,不要磨蹭犹豫,更不要暧昧拐弯抹角。
他们以为这次拒绝了朋友,下次有事就很难和他们说话了。同时,他们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总想给朋友留下好印象。事实上,真正的友谊不会因为你的拒绝而破裂。要知道,真正的朋友是坦诚相待的,绝不会和别人对着干的。所以,这样的担心和顾虑是没有必要的。
爱孩子要有原则,一味迁就孩子不是真爱,是伤害。那样的话,孩子会认为自己可以控制一切,所以可以为所欲为,完全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对他人一无所知,无法与他人合作。相关调查还显示,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出现性格缺陷,抗挫折能力较弱。一旦被冷落,就会变得绝望、消极、抑郁,达不到要求就会想尽一切办法。
要避免这个问题,学会拒绝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必须拒绝。
对孩子的要求适当的拒绝和偶尔的满足,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可以让孩子期待和珍惜。比如偶尔给“奖品”,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做出你期待的反应和行为。
这说明偶尔奖励的“间歇性强化”往往能让行为持续更久。“间歇性强化”的关键在于“偶尔”。推而广之,只要是打算用来作为激励人的“奖励”,就一定不能频繁给。否则,即使是“超过预期回报”,也会变得没有吸引力,没有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