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世纪精英心理网www.028xinli.org
在督促孩子起床的路上,父母有很多经验。父母可以提出解决方案和替代方案,并把起床这件事变成孩子自己的事。他愿意为之努力,这不仅保护了他的自主权,也尊重了他的想法,父母和孩子的互动变得更加顺畅。
没有孩子愿意被催促。如果一直这样安排孩子,孩子就失去了更多选择的权利,变得散漫,拖拉。想象一下,作为成年人,我们心中总有一个声音在催促你做这个做那个,每一步都充满了安排。这样会让人不安,也会让人觉得不被信任。工作,结婚生子,等等。当你完成每一个催促的事件,回头想想。你对这个过程满意吗?当你被父母逼着去完成他们想要的人生目标时,你会觉得自己过着一种“他们设定的生活”吗?在一次次等待被动安排的时候,内心是不是有愤怒,不安,恐惧?

没错,孩子心中的感情就是我们曾经拥有的感情。他的愤怒、不满、委屈、不值得信任、内心的恐惧和不安都体现在他行动迟缓上。他这样抗议,就像很多成年人用拖延来表达感情一样。不是他不能快,而是他不想快。你不想让他快点吗?他不会的。既然你强大到可以安排他的一生,他也可以选择被你推开,让你焦虑不安。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变成了对抗。在对抗中,上演了爱恨情仇的场面。从长远来看,亲子关系已经成为一个家庭重磅炸弹。
催促无休止的发生,其实是无能的表现。好好说话已经成为你和孩子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你要用这种方式来完成内心的愿望。在和孩子的相处中,我们和孩子的关系会随着交流和相处的改变而改变。你蹲下,和孩子站在同一个高度,看到孩子这时的需求,理解孩子的情绪表达,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和选择,这样就可以建立一种温暖的合作关系。
合作关系的前提是理解。当一个孩子躺不起床,快要上学迟到的时候,你要明白,这个时候入睡的美好,远远胜过起床的痛苦。同时,让他从睡梦中醒来,调动他上学的热情,而不是一直催他。当一个孩子沉迷于某个游戏而无法自拔时,你要明白,他对游戏世界的好奇和成年人对新事物的好奇是一样的。他有探索的欲望,在尊重他的兴趣的同时,可以和他商量建立打游戏的时间和规则,而不是通过催促和威胁来对付他。当孩子做作业出奇的慢时,你要观察他遇到了什么困难,需要什么样的帮助,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叫他“快点”。
当你能理解孩子,从他的角度感受到他的感受,和孩子的互动就会充满爱和乐趣。与督促相比,我们可以在与孩子的互动中做得更好,创造更愉快的合作关系。